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初一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时间:2024-06-30 10:45:36
初一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初一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同学们,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我们算是失败了,除了一个人站起来提了问题之外,其他的都是面面相觑中互相等待,互相沉默,不愿思考。等待什么呢,大家都明白,学习不是请客吃饭,学习是“脸皮厚,吃得够”,谁要是谦让被动,消极等待,谁就落后挨打。不过,那堂课,也不算完全失败,我们进行了自我反思,明白了原因,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今天,从现在起,我们就改进自己。昨天,要求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都完成得怎样了?”

“预习了”,生答

“好,老师找个同学,在黑板上,把课后生字音形义写出来。其他同学,拿出你的作业本来,互相交换订正。”

“请看黑板,我们一起来”。

……

“现在,对于本文,你在自习过程中,习出了什么样的体会,什么样的思考,什么样疑惑,或者什么样看法,请大家放开胆子说说,看看谁先来?”环视全班,微笑。

没有,大片沉默,几近凝固。

“同学们,我知道,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可人正是在斗争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超越自己、强大自己的。没关系,你们再准备准备,我等等。”

教室很静,时间过了两分钟,没人回答,依然沉默,凝固。

“人,突破第一次往往是最难的,就像现在,好些同学是第一次举手,心中肯定七上八下,因为老师像你们这样时候也如此,不过,我后来越来越胆大,因我突破了第一次。想想,那只美丽的蝴蝶怎么蜕变来的?它曾无数次咬破那一层一层裹紧自己的蚕丝,最终破茧而出,化蝶而飞,美丽的蝴蝶,美丽的飞翔,都源于当初的咬,咬破自己,咬破那些平日束缚我们的“蚕丝”,最终会破茧而生、化蝶而飞。”

沉默的海面,一丝风拂过海面,轻轻颤动。

“看看谁愿意从现在做起,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呢?不难,就差一个举手的动作了。”微笑,依然期待,再期待。

“非常好,勇敢的人儿,了不起的举手,恭喜你!”,掌声响起,罗江沙站了起来:“这篇文章,我觉得爸爸是个有爱又严厉的人。”

“好,读书了你的体会与看法,能否找出依据呢?”

“主要表现在,小学一年级时,我有一次怕上学迟到,就干脆赖在床上不起,结果被爸爸毒打了一顿,那天,我哭着上了学,随后爸爸不放心,又赶到学校给我送棉衣送钱。”

“有理有据,你开了个好头,请坐。请大家接着来,有什么说什么,只需站起来,张开嘴巴,事情就成了,交流发言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可怕。”我鼓励着。

“有个问题,我不明白:‘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暂停,你能告诉大家哪页那段吗?”我打断了黄勇,因发现有些同学一时找不到课文内容。

“就是21页有段——‘老高,我知道什么事情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爸爸已经去世了,我为什么还这样镇定安静?”

“对,按理应该号啕大哭,显得悲伤,这有点反常,真的反常?请大家结合上下文,看看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学生寻找。

“我找到了”,李辉煌那小子迫不及待站了起来。

“呵呵,有请,我们洗耳恭听。”

“14页爸爸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英子,不要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做,就闯过去了’,是爸爸的话让我明白了要面对困难,要独立坚强”。

“还有”,周密,头发自然弯弯有甜蜜微笑的女孩起来了,“14页,‘没有爸爸,你要管理好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爸爸曾经教导我的话,现在爸爸不见了,我是大的,我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所以不哭,要镇静”。

“我来,老师”“好,请”发言的人越老越多,气氛轻松了起来。

“21页,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关进玻璃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当然要镇静。”

“小小的大人,什么意思”张小虎问

“在大人面前,我是小孩,在小孩面前,我是大人。”好些同学下面回答。

“看看,多好,同学们,只要带着头脑去读,总会有收获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接着来,还有什么感受或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吗?”

“爸爸为什么叫我去汇款?”江迪问。

“对,问得好,提了问题,能自己寻找更好,要解决疑惑,老师曾告诉过你们一个重要的方法,记得吗?”我微笑着问江迪。

“不知道。”

“结合语境”,全班答。

“对,问题从文中来,也从课文中找答案。现在,江迪同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江迪红脸不好意思笑了。“没关系,你能提问题,老师很高兴,坐下找到了再说,好吗?其他同学,帮着找找”。

“找到了,这里,‘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很多事情,将来帮你妈妈,你最大,爸爸希望你独立做事’”

“还有,爸爸说‘闯练,闯练,英子’”。

“嗯,从上面种种细节中,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父亲呢?”

“他对孩子是严厉的。”

“他非常爱孩子。”

“他很会教育子女,教会子女要学会独立,坚强”

“要学会面对困难,独立做事”。

——————

“除此外,从英子的成长经历中,我们还能悟出点什么道理来吗?”

“一个小孩要长大,要学会独立做事”

“要经历些困难,不怕困难。”

“要改正恶习”

“要接受大人的教诲”

“要闯练闯练”

………

“很好,英子正是在爸爸要求的闯练中,在爸爸的教诲中一天天长大,走向独立坚强。”

“还有什么问题吗?”提高了音调,环视全班,我不怕花时间,我希望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特别是刚刚开始独立思考的日子里,需用充足的时间,慢慢搀扶他们上路,学生不是曾建议说‘老师,别急,等等我们’吗?

“还有个问题,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末尾也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什么意思?”好极了,心中暗喜,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终于有学生提了出来。我原来想,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只有我提了。

“这个都不知道”,有个小男孩小声说。

“哦?你知道,听听你的高见。”我示意陈文忠。

“花儿落了,是指爸爸栽种的夹竹桃,石榴花落了。”自信地。

“就这么简单,还有其他含义吗?”继续追问,希望学生的思考深入下去。

生纳闷儿。

“看看‘爸爸的话儿落了’这个句子出现在什么境况下,也就是他的前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思考。

“明白了,上文提到‘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去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爸爸的话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了’说明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爸爸死了。”黄刚亮兴奋地说。

“是呀,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谢了”我补充道。

“还有更深含义吗?”继续追问。

“还有啊?”学生疑惑不解,望着我道,“没有了吧?”

“当然有哟,金子挖得越深越多哟,还不知道谁能挖到深处的金子呢,嘿嘿,大家叩叩脑袋,我等。”

寻找,沉默,皱紧眉头,看来问题的确棘手。

“要不,你们讨论讨论?先给你们一招:解决这个问题,要跳出文章局部,站在文章高度和俯瞰全局即可,不知道听明白没?”

“没明白”。

“那大家思考两个小问题:

1、课文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了爸爸对我成长中的教育,为什么还要花不少的笔墨写他精心栽种浇灌夹竹桃呢?仅仅为写花而写花?是不是离题了?”

生前后左右讨论后答:“我想,是不是通过写爸爸对花的精心浇灌,暗暗表现爸爸对我成长的精心教育?”

师:“哟,有点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否告诉大家的思路?”

生:“因为全文的主题是表现爸爸对我的教育,我就是爸爸的花儿,爸爸对花的精心浇灌,就是对我的精心教育。”

师:你能站在文章的整体来理解局部句段的含义,思路很好,请同学们注意:这是一种重要阅读技能。我们阅读课文,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既要理解文章局部意思,也能跳出文章局部,站在一个全局来思考。”

师:“大家能否顺着这种阅读方法,思考下面问题呢?”

2、那么,文章末尾是——

“爸爸的话儿落了。”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这个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深层含义是什么?大家前后左右商量商量。”

生:思考,好像转不过弯儿,又似开非开的样子。

师:“想想自然界中的花儿落了,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花儿凋谢了,死掉了。“

生:“花儿凋谢后,果实就结出来了”。

师:“非常好,以此联想,‘爸爸的话儿落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的意思能否明白了?”

生豁然开朗:“这是比喻,爸爸的生命之花落了,但爸爸用生命孕育的我长大了。”

师总结:“非常好。文章的内容是回忆我成长经历中的往事,一方面大量笔墨写了爸爸纠正我的恶习,教会我独立处理生活中琐事,学会坚强自立,另一方面,又写他很喜欢在浇灌石榴花和夹竹桃,都是暗含深意的,以花写人,写对花儿的爱,就是对我的爱,对花的辛勤浇灌就是对我的精心教育,最后,当爸爸的生命之花谢落时,那生命之花孕育的果实成熟了,我长大了,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爸爸的教诲牵引,我独立坚定的步伐,饱含着爸爸滴滴心血,多少年,当我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当我站在人生之路的那端回首往事的时候,我对爸爸的感激怀念之情,流泻为笔尖的文字,这是一篇于叙事中饱含深情的文字,它让我们领悟人间亲情,感悟了父爱如山,同时,知晓了人,一个幼小的人,如何走向强大的历程。”

【课后反思】

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农村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后进,最恼火的是他们长期依赖于教师,学习被动消极,离开了教师,什么都不会,不会质疑思考,不会交流看法,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恰恰是目前需花大力气改变的现状。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把“教师的教转换成学生学”的过程,是这堂课,乃至今后漫长道路上要探寻的课题。这里,仅仅是开始,我试图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主宰学生思维的局面,改变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跑的局面,我要倒过来,让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跑,哪里需要我,我才到哪里去。我不首先提问题,首先提出问题的应该是学生,但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学生也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我不敢乐观,也不悲观,我只是想,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思考解答,固然取决于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取决于学生的内在愿望心理动机,同样也取决于教师能否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创建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取决能否和他们长期被动学习惰性十足的恶习抗衡?取决能否让他们在求知探寻的道路上体验成功拥有内在力量?取决能否在他们的迷路津口指点方向,开辟道路?更重要的是取决能否改变我们教师长期以来自觉不自觉包办过多、根深蒂固的惯性?这很艰巨,需要学生努力,教师努力,对于我和我的学生,我们只是试图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没有石头,有一阵子,我很想放弃,我发现我要解冻这些冰封的心灵,累,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们鼓励我说:“老师,别急,让我们慢慢适应,我们从来没有独立过”,冰封的心灵也能解冻,只是,我们的温度不够,我们的高度不够。

第二课时

内容:探讨写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明白了文章写的是什么?那对于一篇文章学到这里是否就够了呢?有些同学对我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发问一篇课文。今天老师告诉你们,学习一篇课文只需要“三问三答”——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无论文章整体还是局部乃至一个词,我们都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追分究底,层层深入。写的是什么?就是指文章的材料和主旨,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蕴含了什么观点?或者什么知识?怎样写?这是有关写作方法的问题,如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什么线索贯穿?或怎样安排结构的?怎样搭配的?怎样描写的?语言使用特色等。为什么这样写,这是有关写作方法的表达作用的思考?如为什么用倒叙而不是顺序?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三个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上节课,咱们明白了课文写的是什么。这节课,咱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看看文章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用了插叙。”一个学生没等我话说完,就脱口而出。

“什么是插叙?文中哪些地方是插叙?为什么用插叙?请同学们依据课文,深入思考,不急于回答。”这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此并不是真正明白,“三个臭皮匠,合成个诸葛亮,如果思考有困难,同学们相互说说,交换下自己的看法。”

部分学生小声说着,更多的是纳闷儿,这是预料中的。

“什么是插叙?就是暂时中断原来的顺序,插入相关的另一些内容,再接着原来的顺序写下去。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的插叙。”我说。

“文中示意我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现实内容,典礼上,回忆的地方,都是插叙。”生答。

“下面,同学们把文中写现实的句段找出来连成一块完整的文章,把回忆的内容找出来连成一块完整内容,用快速扫描的方法完成,而不是逐词逐句的读了。”

“接着,请同学们删掉回忆的(插叙的)内容,读读剩下全是写现实的内容,再和有回忆(插叙)的原文读一读,对比,感觉效果一样吗?你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有插叙的原文好,因为这样感觉内容丰富充实,更能表达出爸爸对我成长过程的重要影响,而去掉了插叙部分,内容单薄了,主题不鲜明。”

“对,文章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现实起点,中途贯穿了我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的教育往事,及爸爸的重病为插叙内容,,以现实——回忆——现实交错行,很有感染力,突出爸爸形象,这是插叙作用之一。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象,咱们不以“现实——回忆——现实”交错进行结构全文,看看另一种写法效果怎样?就是从六年前我读小学一年级开始逃学挨打为起点落笔——-到中间爸爸对我的教育------爸爸爱花-------爸爸病重,花儿落了-----我长大了,按时间顺序来写,再和课文的现实——回忆——现实交错进行的写法排比,你喜欢哪一种?”

“按时间顺序,显得没有起伏,而用插叙的方法,将现实回忆交错进行,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可读性。”生答。

“此外,文章还用了很多伏笔,所谓伏笔,就是暗示埋伏,不明说的意思,在文章最后才亮相,得出结果。”我说,‘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无这样的句段。”

“‘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从后文来看,其实暗示着爸爸病重不久将离开人世,这是伏笔。”生说。

“还有,邻居对英子说的话‘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数你最大了,暗示着爸爸去世了。”

“旁边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三三落落得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施肥,暗示爸爸病危将要离去。”

师:把伏笔的地方,用直白的话说出来怎样,表达效果?

生:一切都说明了,就无法写下去了。

生:没有悬念了,不耐人思考回味。

生:前后照应,使文章含蓄。

师总结:很好,由此看出,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主题,如果用不同的结构方法拉安排,会有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人们都喜欢“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时,我们不妨模仿课文写作方法,不过,到底用那种写法,主要依据主题表达的需要。

【课后反思】

把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袖手旁观,不作为。事实上,教学是多方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学习的同时,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搀扶引导。这堂课,很多学生对文章的写法,特别是插叙,了解不深,甚至不知,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明确讲解,具体分析,靠学生是不行的,为此,教师该出面时要出面,甚至完完全全的出正面,一堂课讲到底,未尝不可,我认为,这不是包办代替,这是教师“解惑”的职责,学生的知识能力短缺有惑了,教师搭手,责无旁贷。

用心? 爱心? 专心

《初一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