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时间:2024-07-05 15:51:24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山虎的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包括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几个方面说本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他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根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在本课里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选定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是本课重难点。选定实物观察教学法在这里我是有三个依据的:

(1)、从人的认识客观规律来看,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

(2)、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先不慌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先把实物爬山虎摆出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不难了。

三、说教学过程

●质疑导入

师:“植物有脚吗?”(板书课题)。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观察

课题导入后,让学生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让学生打开课本自读,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和表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 写作方法

爬山虎脚的特点作者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总结(教师小结: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是嫩红的、几天后是嫩绿的、长大后是绿得新鲜、因为是绿色使人看了舒服;因为它长得整齐、均匀、茂密而不重叠,一阵风的吹过而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观察顺序 :

1、根、茎、叶 先写……再写……

2、脚的特点

本课时我是于实物观察教学方法为主来对学生进行讲课堂教学,而把板书设计则作为观察教学方法的铺助教学。

纵观本课的教学,以观察实物为切入点,以文本为范本,教学写作方法贯穿整节课。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正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用本文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

六、说教学时间

……此处隐藏27436个字……事物。

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结合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同学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观察的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学具准备: 彩笔、课件、多媒体。

二、联系实际说同学。

这篇课文的对象是中年级同学,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笼统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所以单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同学可能存在很大的疑点,如本课的疑难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三、研究教材谈思路。

根据新课程规范要求,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我实施以下教学战略。

1、说教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特点,我选择了四种主要教学方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同学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手段,引导同学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考虑兴趣和创新思维。

3)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规范提出:“同学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同学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多读多背法。《语文课程规范》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2、说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引导同学“自读、自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喜好,先选择喜欢的那局部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

四、情感互动,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同学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同学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丝瓜)

第二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葡萄。)

然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干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同学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1、首先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身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同学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理清课文的脉络,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一起提高的精神。)

2、质疑问难。

同学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爬的呢?(本环节主要是激活同学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要求同学自由地寻找伙伴学习自身喜欢的段落,然后让他们一起学习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同学对自身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测,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2、合作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1)首先引导同学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同学用一句话说出自身看了课件的感受。接着老师问,我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情舒畅吗?那么该怎样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同学练读、评议,读出美感。(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填空练习,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另外,通过感情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丰富同学的想像力。)

2)放手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自学,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默读后交流。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拿起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一过程,不只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同学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同学为主体的精神。)

(3)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

2)演一演。我先制作好动画课件进行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引导同学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同学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本课的重点、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

3)议一议。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同学通过讨论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需再长一只新脚。(通过看课件演示,换词比较,同学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同学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四)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是“丰富同学语言积累”的佳作。(本环节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熟读成诵,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

(五)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同学提出问题,并且带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同学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安排的作业是:以《我发现____________》写片段。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