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7 08:07:15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数学的第五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两级两步混和运算,即乘加、减,除加、减的两步运算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这部分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是十分重要的知识。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6×4+18读作: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三、我在教学小括号时运用儿歌教学。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两步计算要牢记,发现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分类,混合运算先乘除,同级运算按顺序。

这首儿歌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概括了两步计算知识,也可提醒学生计算顺序上的要点。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导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2×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8800×7/10+8800×1/4和8800×(7/10+1/4)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突出本节重点)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和有没有括号,从而得到正确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计算。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还要准确判断出是否符合运算律,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整节课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有点前松后紧,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最终讨论本节收获时,没有让孩子充分讨论。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从把6道题分成三类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本情境的创设也在于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考,回顾梳理了旧知识。

2、利用各种变式训练,有坡度,有层次,由易到难,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强化重点,突出难点。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 ……此处隐藏5761个字……生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难度较大,主要是需要添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往往考虑不到,是教材要求高?还是训练少,要加强训练呢?思考中......

2、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思维惰性大,学什么用什么,这里其实根本就用不到中括号,偏偏孩子们一学就用,说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3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详细的讲解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对于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即简便运算,课本上仅通过一两个例题进行阐释,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于整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比较熟练。针对六年级的孩子特点和知识要求,我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由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引入,通过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个层次为例题教学。从个体的尝试到小组间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是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解题后再交流,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也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新手环节,我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是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声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但是课后的习题,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时发现不了简便计算,所以还要加强练习。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4

教材简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50—20×3

=43×6=30×3

=258=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32÷4×8

18×6+25

20÷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15的题,难怪学生会做错了。看来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类似25+18×6

50—20×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可是当我回头又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看一遍时,在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中,这类题可以巩固学习的要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做这道题,那我的时间又用到什么地方呢?我想是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为了结合书上的情景图,联系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了生活情景,说老师去买东西,我的学生也非常可爱,当我说到“我买了4本笔记本,每本5元,”话还没落,

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

20—3×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思维直观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初步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了促进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课堂上我把发现法与讨论法现结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2)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自由说说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自己都学到了什么。再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接着让学生把一些综合算式进行分类、对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再现和梳理。

通过看图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要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以上环节,抽象的运算顺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但是仍需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