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麦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3 23:35:17
《麦哨》教学反思

《麦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麦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麦哨》教学反思1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麦哨》教学反思2

《麦哨》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

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因为它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通过第一次试教,收获颇丰,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近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平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麦哨》教学反思3

这样的美文,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实得到语言文字的收获呢?所以,教学时把握住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在读文中赏析;在读文中积累;在读文中学习作。文章形式美,首尾呼应;词句更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营造了美的氛围;开头用象声词,引人入胜等等。要学生一下子学会这么多的写作方法有难度,可先学文中写乡村美景词句整齐的手法,如“一声呼,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呜卟,呜卟”,都句式对称,这样效果会好些。

《麦哨》教学反思4

《麦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创设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诗意。

一、创设美的情境

在作家陈益先生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见过,也未必见过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没有生活体验,单纯靠纯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入情入境。

所以课始揭题时,我选用了一组乡村田园景色的图片,配上《茶园春色》的音乐播放,这样纯美的田园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们眼前一亮,带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营造美的氛围

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创造了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教学中在游戏中吹响麦哨,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中懂得乡村孩子的麦哨声欢快、柔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悠远,绵长。并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为了让学生体会吹麦哨的欢快,柔美,我和孩子们一起吹响“呜卟,呜卟,呜……”

并拓展吹响以下三支麦哨:

麦哨1:“呜——卟,呜——卟……”

麦哨2:“呜卟——,呜卟——……”

麦哨3:“呜——卟——,呜——卟——……”

孩子们在欢快的吹响声音里体验到吹麦哨的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欢快,柔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的感觉和效果。

三、品味美的语言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设计了三个层次感悟,一是感悟田野的色彩美,先是通过圈画表示颜色的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想象画面,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二是感悟田野丰收美,找出表现丰收的语句,如:“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结出了秘密的嫰荚”“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让学生懂得田野奏响了一曲欢庆丰收的赞歌。三是感悟语言美,描写田园的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好文章。最后让学生懂得作者描写的这几种作物生长都是有顺序的,写作的顺序不能颠倒,体会到一切作物都是在自然生长中,和谐有序。

四、读出美的境界

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读得很多,形式也很丰富,有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引读等,孩子们情感十分充沛,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对乡村孩子生活的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充满了向往。整节课,孩子们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孩子的情感已经丰富,我稍做一些润物无声的技巧点拨,使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使朗读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统一,同时这也是我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五、存在问题

在整堂课中,我带领孩子欣赏美图,品味文字,朗读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鸣的是乡间的游戏生活。乡下孩子们的游戏跟城里的孩子不同。他们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戏。在草地上随便打几个滚,和伙伴们摔次跤,翻个跟 ……此处隐藏11347个字……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麦哨》教学反思13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链接语中提示的问题是这样的:“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我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学生学得很好。

可是,就在我准备结课时,一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麦哨是什么?”“麦哨是什么,课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细读课文,寻找答案。”我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说实话,麦哨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这时,有学生说:“麦哨可能是用麦秸管做的哨子。”马上有学生反对:“不对吧,为什么图上没有画一个小朋友吹麦哨呢?”“会从插图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时鼓励。又有学生说:“麦哨可能是风吹麦田发出的呼呼声。”“从哪儿看出呢?”我这一问,马上有学生恍然大悟,急着读课文最后一句:“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我给以肯定。又有学生说:“其实,麦哨到底指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欢快的麦哨声衬托了乡村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中,学生拓宽了阅读方法,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麦哨》教学反思14

《麦哨》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文章一共有8个自然段段。课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采用前后呼应的形式,写了孩子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课文中间的4个自然段则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4幅乡村孩子快乐生活的场面。

教学中,我先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题。通过分别给“麦”“哨”组词,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麦哨”的意思。接着以培养学生语感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表达。学习1、2、7、8具体描写麦哨的段落,以读好“呜卟,呜卟”的麦哨场声为入口,引导抓住课文中“忽高忽低,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此起彼落”等词语体会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同时又通过回答第2、8段的问题引导学生一问一答朗读,达到在诵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又在一问一答的朗读中体会课文问句的作用。最后在整体回归中欣赏课题《麦哨》,感受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感受结尾“传得很远很远……”的意味。但是课上下来,自我感觉学生没读够,没读好,也没说够,没说好,留下很多的遗憾。

《麦哨》教学反思15

《麦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教和磨课,课堂有了明显的改观。针对这节课例,现总结反思如下:

亮点:

一、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呜卟呜卟”的麦哨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1、2和7、8自然段的想象、对比,既理解了词语又加深对麦哨声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通过给学生看优美的田园风光,配上课文当中的优美词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疑问自然地走近乡村孩子,理解乡村孩子那欢快、柔美的田园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在《麦哨》一课中,我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2、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为突破口,并搭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再围绕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情趣。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我们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时,不能否定工具、忽视语言文字,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在《麦哨》一课中,我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大家注意“和、应”的读音,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我在教学这修辞手法时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讲排比句,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田园风光的柔美时,联系《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学习。这些不仅渗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落实了知识点。板书也对文本起了提纲挈领的效果。

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物。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立足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美的情境和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同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极富特色,如“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源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过学生自主圈画表示色彩的词语,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点词“擎”来体会丰收的喜悦。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注重读写结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

不足:

1、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读得很多,形式也很丰富,有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引读等,但是孩子们在读的效果上,没有得到提高。孩子们情感十分充沛,可却不能借助朗读表达出来,这真是一大遗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点拨不够到位。其实当孩子的情感已经丰富却无法用朗读表达时,我就要做一些润物无声的技巧点拨了。

2、重点不是很明显

课文各部分教学平均使用力气,主次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语文课堂教学最忌平均使用力气。尽管是自读课文,更应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3、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很自然

由于是仓促备课上课,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显得有点生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斟酌,精益求精。

4、教学设计有待于调整。

《《麦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